创业的底层逻辑

创业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一些底层逻辑你必须了解和领悟。
你创业能挣多少钱,跟你能提供多大的价值成正比;能挣大钱的,可能遇到了时代的机遇,也可能是坚持的结果;想要创业成功,会开源,也要会节流,节流也就是算账,广告投入要算账,员工工资支出要算账;成功的创业者一定会思考未来;可以一直消耗,但是失败的经验教训却是宝贵的,它会为我们以后走向成功添砖加瓦。失败并不可怕,爱情没了可以再找,钱没了可以再挣,但不能没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创业者最好抓住一件事情精益求精,但对于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可能会兼顾多个业务,为了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必须保证其中一项业务是稳赚不赔的,能支撑你创业的支出。
之前知行客讲过创业首先要做得就是有“一技之长”,不管是为了谋生还是为了创业都要先成为一名合格的“T”型人才。
有一技之长就意味着你可以很轻松的跟某一个领域里的同行打交道,好比修车师傅碰到修车师傅、程序员碰上程序员,这种领域经历带来的亲切感对个人创业者获取行业资源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我在成为T型人才后正在往π型人才的方向去靠拢,一条腿是营销一条腿是技术,这两者是我进入很多领域参与很多项目的敲门砖。
尤其是营销,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项难以琢磨的专业能力,但实际上对于个人创业者而言这一项能力必不可少,做事未必有用,但成事一定有很大推动作用。
在营销的维度中,最注重也是最容易突破项目事业瓶颈的路径就是:创新。
创新意味着成为行业唯一,而唯一就是第一。当别人都在选品的时候你在造新品那么你就是不是从速度上而是进程上领先同行一大截了。
营销的突破捷径是创新,而创新的突破捷径是打破规则。
我时常在千梦网创的晨记里中讲到“跨域融合”这个词,实际上表面看起来没有任何创新,但当你套用异域的思维和模式融合到自身行业中去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创新了。
很多照相机追求的是像素,手机能不能追求?很多饼干片追求的是超薄,电脑行不行?
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谁都能想得到的创新思考点,在这些点产生之前没有几个人敢想、更没有几个人敢去投入。所以无论是我们做项目也好、做IP也好,拿到手之后先跑通(完成),然后不断的去打破我们原有的思维和规则去进行创新,就一定能够在千机变中找到适合我们发展的游戏规则。
切记三思、三十思而后行,因为翻新也好、迭代也好、创新也罢,都是建立在你有规则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