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自我消耗”的怪圈?
大家好!我是知行客。

想改变——定目标——咬牙做——做不到——惭愧自责——放弃——想改变——再定目标——再咬牙——做不到——惭愧自责——再次放弃
我们多少人,都在这样的圈子里努力奔跑,却跳不出去。那么,如何跳出这个“自我损耗”的怪圈呢?以下给大家分享6点心理专家总结的建议:
第一,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可以理解成相对饱满的心理能量。状态如何不单单和性格、态度或意志力有关,有规律可循,是科学。既不是无法改变,也没必要靠意志应刚。毕竟意志力也是可以理解成类似肌肉力量的属性,也是会疲劳的。
第二,所谓意志力或心理能量是宝贵的有限资源,用多了会耗竭,平时能省则省,但该做的事儿还是要做。所谓习惯成自然,将该做的事养成好习惯,似乎可以大幅节省心理能量的支出。顺便告诉大家,刷手机、打游戏之类因为刺激反馈的原因,会在你没大感觉到累的情况下,持续消耗心理能量,消耗了多少只有停下来才知道。
第三,做事情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挺重要的。
理顺了认知,就减少了内耗,还能有些满足感的收获,也许这就是有人学习工作更可以持之以恒的原因。
第四,长期的生活困境显然是会不停的消耗心理能量的。包括但不限于:身体伤痛、贫困、糟糕的生活环境、糟心的人际关系、心结、心理疾病。总之,即使是为了工作,也想办法让自己过得舒服些,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五,如果已经进入自我损耗的状态了,不管是因为工作辛苦、还是游戏打多了。有助于恢复状态的最好做法都是休息。长期的保证好状态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极致一点儿最好能科学饮食让自己的血糖相对稳定才好。
第六,习惯、道德、信仰、意志这些日常修炼,在疲劳、情绪极端时才最能显现其价值。另外如果真遇到自己在意的事情时,也别管是不是已经损耗了,干就是了,所以才叫真的在意。